什么产品并不重要,守住流量才是互联网之道!
哪个动作赚钱,就循环哪个动作,其他多余的全部废掉。未来的互联网道路,不放下浮躁,你将会越来越累。如果你的收入百分90来自拉新,那么百分百会垮掉。
会引流,短期确实不缺饭吃,但这碗饭你能吃多久呢?随便一个政策下来你的流量说断就断!
你可能会想,断了就重新找,互联网从来不缺流量,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,流量是永恒不断的,这确实没有错。但循环如此,你便会发现自己永远是个小白,好不容易在一个流量口熬成了大咖,政策下来之后重新找流量口,发现自己又回归为一个小白。
流量为王没有错,但懂得去守住流量的有多少?未来,守住流量远比引流更加重要。
引流是一门技术活,但门槛不高,随便花几千块学费,你就能学会一个引流渠道,但流量口是不稳定的,所以千万不要把引流当饭吃,不然总有一天你会饿着肚子。一定要学会守住流量,当你的流量口断了,依然还能依靠以往的流量吃饭即为守。
我以前裂变微信群,一天挣几千很轻松,当时一个微信群可以卖一块钱,我一天可以裂变几千个,当时随便一个微信号,哪怕是新号,一天被邀请进群是没有什么限制的,但当政策下来之后,一个微信号就算是被邀请进群,一天进20个左右就提示频繁之后我傻眼了,这等于我要裂变几千个微信群需要很多的微信号,这种高额的裂变成本最后一块钱卖一个微信群利润根本划不来。
所以幸幸苦苦熬出来的裂变微信群技术,别人花一万我都不肯教出去的技术,在这一刻都分文不值。
我所要说的并不是裂变微信群不对,而是我的变现方式不对,这种变现方式,短期看起来很赚钱,当然,如果能捞一笔大的也就值了,但是咱也不知道能维持多久,于是便不敢盲目扩大规模,最后这技术也没维持多少个月,政策下来之后我将分文都没得赚。
这就是我没有守住流量的后果,在我没有研究出下一个流量口之前,我只能坐吃山空。
倘若我把这些微信群拿来自己做广告,卖某一种消耗类复购性强的产品,那么我将会拥有一批老客户,即使我不能裂变微信群了,我依然能够依靠老客户持续盈利,在这持续盈利的同时,我继续探索新的技术,给产品继续引进新客户,是不是会越做越大?
除了考虑变现方式之外,产品的本质也很重要,不然终究也会像流量一样断粮,流量有风口,产品同样也有风口。
我认识一个小姑娘卖微信号的,16年的时候,卖微信秒登号,一个10块钱,专供那些做五黑项目的,五黑项目套利很快,但容易封。无妨,一个微信10块钱,快速引流套利几百块之后扔了重新买就是,基本上人家一买就是几十个上百个的买,因为五黑项目消耗微信号非常快。
所以当时她卖微信号很赚钱,也很幸运拥有一个好的供货渠道,或者是跟专门批量注册微信号的工作室合作,中间赚个差价,就这样常年卖,累积了一堆回头客,哪怕不用去找新客户,依靠老客户的复购都常年吃香喝辣的。
好景不长,17年底的时候打压太严了,这种微信号一登录就秒封,后面便需要微信老号了,开始涨价,一个几十块,到现在一个微信号要几百块,至此也死了非常多的五黑项目。
拿我裂变微信群来说,一个微信号进20个群,我一天裂变2千个群需要多少个微信号? 10块的成本我都耗不起了,何况到了几百块一个微信号,也导致我的项目无法继续下去了。
最后到市场的大转型,快速变现的损耗太高,便转为长期作战,人家几百块买一个微信号,得什么样的项目才能快速捞回本钱?所以现在的项目都是以长期为主,买一个微信号做项目,起码得用几个月,甚至一两年,这样市场需求就小了很多,卖微信号便不再吃香。
除了顾客复购率降低之外,渠道供应链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,与腾讯打压分不开,跟流量一样也是说断就断。
所以我们选择的产品同样要考虑多方面因素,我们既要守住流量,也要让这守住的流量能持续下去,如果是风口产品,虽然短期暴利,但跟风口流量没什么区别,几个月?或者一年?终究还是会有饿肚子的一天。
说了这么多,那有什么好建议呢? 我的建议就是做减法,过去二十年,宁可错,也不可错过,以后宁可错过,也不能错,别把过去靠运气赚的钱,凭本事亏掉了。
修炼一件有累积且能赚钱的事情,以后会越来越轻松,例如写作。做流量要从乏转精,一千个乏粉不如一百个精准粉,虽说量会引起质变,但它会掏空你所有时间,让你没有思考的余地。
做减法,做沾粘度,把乏做精,把精做乏。循环流量的脱胎换骨,优化到极致。花里胡俏动作太多的项目不仅累,折腾到最后甚至没钱赚,能简单的千万别复杂。
1、小A卖珠宝的,就在今日头条定投广告,花多少钱广告来多少流量,多少流量转化多少单,一个月日十万。
2、小B也是卖珠宝的,学CEO,学贴吧,学各种精准引流,智商费交了不少,目的只是为了获取免费流量,折腾到最后,赔本了。
抖音亦是如此,单纯日dou+玩法远比跟着平台机制日免费流量赚得快。
如果你要以产品为主,我建议直接就走付费流量,简单粗暴。免费流量就跟免费糕点一样,是甜的就是甜的,你自己要吃咸的就只能饿着,免费的东西谁还伺候你?
这跟你拿一个产品非要去找免费流量一个道理。
所以,什么产品其实并不重要。哪里有流量,流量需要什么,才是互联网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