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过现象看本质,一切都是为收费而服务!
我们永远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,这句话被无数人奉为座右铭,每日温习,以求精进。
每个人都走在提高认知的路上,孜孜不倦的追求自己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,一次次打破自己的思维上限,却没有真正的理解“认知”二字的本源。
打开百度搜索:认知。
给出一大堆晦涩难懂的解释,或许高学历和高理解力的人能看懂,反正我看了半天,也没搞明白度娘到底要告诉我什么是认知。
在我的理解里,认知=认识+知晓。
我们看待事物,往往被事物的外表吸引,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,或是看到了自认为是本质的东西,失去了继续追求本质的动力。
用昨天的七夕举个例子:
过节的本质:物质交换(金钱)。
谁会交换:男人、女人。
交换点:和自己有情侣关系或暧昧关系的人身上。
交换多少:取决于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所送对象的胃口以及一些数字的含义。
交换方式:实物、现金、数字货币。
回报:精神、物质、肉体。
地点:随处都可以。
不管是男人女人哪一方付出物质为代价,都是期待俘获对方。
以上是最本质的情人节,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普遍印象是男人必须付出物质代价,以求和女性进行灵与肉的欢愉,大多数也是如此,但不排除个例。
在诸多条件中,交合地这一项,在多数人的印象中,只有宾馆旅店这样的地方,才能交合,认为那里几乎爆满。
可实际情况是,上述地方的入住率不足6成(昨天和我一起吃饭的宾馆老板娘说的),剩下的人都去哪了呢?
车子:快餐的最佳选择地。
住所:胆肥的在自己家,富裕的在自己养金丝雀或者养八哥的房子里。
奇葩地点:洗手间、健身房、病房、足浴店、理疗店…一切可以封闭的空间里。
成功的情人节是没有外界声音传出的,一旦暴露在大众的眼里,就会是“车祸”现场,这种事最为人们津津乐道。
举这个例子,不是教大家如何过情人节,而是要让大家透过现象看本质,理解情人节到底是个什么东东。
说回网络淘金,以个人就可以操作的社群为例:
营地:QQ、微信。(越是大众熟知的越好)
方式:付费后进群、体验后进群。
诱饵:主流价值体系、非主流价值主张。
流程:做展示,说价值,引导付费,后端做服务。
所有的社群都是这个路数,只不过是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和做法。
1:QQ和微信的群聊各有所长。
QQ群易管理,功能较多,人数上限高,管理位多,文件存储便捷…;
微信使用人群广,支付功能广为人们所接受,朋友圈功能强大,便于营销客户…
2:付费后进群,需要把我们要做的事在没有成交之前,对意向客户展示的足够多,足够有吸引力,能足够打动客户,才能让客户有付费的欲望。
朋友圈和QQ空间,是最好的展示舞台,营销文案和成交图,以及客户进群后的种种反馈,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没有进群的人,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窥探欲。
只要不断的重复上述动作,总会有人感兴趣,从而付费进群,大前提是流量足够多。
体验后进群,这种方式适合已经成熟的社群操作者,因为有运营群的经验,所以懂得如何对症下药,如何激发人们的欲望,对社群的把控驾轻就熟,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有应对策略。
3:不管客户进没进社群,都需要一定的价值展示做铺垫。
主流价值体系,被大众所认可的价值观,最容易产生共鸣,因为人是渴望被别人认可的,只要趣味相投,就会产生感觉,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,反之就会冷场。
非主流价值主张,讲究的是一鸣惊人,需要有独到的见解,一般人很难做到,但不乏能人异士。
对于赚钱来说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,但是各有侧重,要想真正的静而后能思,前提是不被金钱所左右。
至于流程,只要多进群多看,就都懂了,不做过多解释。
做社群的本质——收费!!!
至于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收费而服务。